淮南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经开区社会发展局、高新区土地征收中心,寿县农业机械事务管理中心、寿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寿县水产管理服务中心,局属各有关单位、机关各有关科室:
现将《2023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及工作任务分解表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淮南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3月3日
2023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23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按照省“两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着力提升改革发展质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完成省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任务,产量稳定在62亿斤以上。深入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水稻590万亩以上,占播种面积的80%。严格落实《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规定》,坚决杜绝毁粮割青、开工毁苗等违法行为。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精耕细作改革,提升粮食单产。全面开展小麦“一喷三防”。扩种油菜8万亩,完成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大豆油料生产任务。全市肉蛋奶总产稳定在33万吨以上,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5万头、规模猪场(户)保有量306个,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全年水产品产量增长2%,新增稻渔综合种养2.5万亩,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1000亩。蔬菜总产量达到96.8万吨,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9.72万亩。全市食用菌总产量达到1.95万吨。
二、推进科技强农向全链条延伸。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5%以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完善2个市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圃、库),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鉴定评价。开展种业大县示范创建,支持种业基地县和优势企业合作共建,培育壮大种业优势企业。加强种业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组织开展绿色食品、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实用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加快“数字皖农”建设,深化数字乡村智慧农业暨农业产业互联网“5+8”试点,新增数字农业工厂5个、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10个。新培育乡村产业带头人700名,培育高素质农民1500人。
三、推进机械强农向全过程覆盖。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3%。完成适应于本地的育秧营养土筛选机、设施农业中的智能微型喷药施肥机、轻便型小麦施肥机等3项农机装备研发任务。提升水稻、油菜机械化种植水平。稳定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力争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在全省占比提高到1.32%。加快关键领域“机械换人”,实施农机深松(耕)项目,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1—2个。新增育秧中心10个、烘干中心11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6个。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5个、库容1万立方米。
四、夯实农田设施建设基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制定逐步把427.4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新建高标准农田16万亩,亩均财政投入提高到2500元以上,改造提升8万亩。统筹推进0.1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新建和改造农田机井1171眼、塘坝1572座。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明确利用优先序,加强动态监测,有序开展试点。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做到应种尽种、能种尽种。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五、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用好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交会“一会两展”等平台,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力争2023年十大产业产值达到530亿元。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强园、强企,新增产值超8亿元龙头企业1家。新创建长三角高附加值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68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35:1。培育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企业品牌2个、产品品牌7个。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55个。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力争产业规模突破40亿元。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村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5.5亿元。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培育2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争创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支持田家庵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3%和95%以上。深入实施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分别达到83%、80%。继续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完成15%以上规模养殖场实施减量化行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实施“十四五”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管理。推动农村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积极开展省级绿色能源示范村镇创建。完成全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持续加强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入侵物种的综合治理。实施好2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十年禁渔”,严厉打击各类涉渔违法犯罪行为。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切实做好农业安全生产工作。
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3万户,完成寿县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机制示范县建设任务,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27个,建设美丽宜居自然村369个。制定下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全域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引导农户实现“四净两规范、四勤两参与”。常态化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扫黑除恶。深入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
八、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启动“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推动改造新增“小田变大田”20万亩,逐步解决农田细碎化问题。探索多种形式“大托管”服务模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2000个,新增“大托管”服务面积120万亩,总面积达300万亩。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家庭农场发展到3800家、农民合作社稳定在4800个。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率达到60%,300亩左右集中连片流转占比达到40%。在全市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电子证照发放工作试点,完成50个村。提高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开展“三变”改革的村占比达到83%,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到18%,开展集体经济收入分红的村占比达到21%。扎实推进凤台县第一轮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
九、农民增收向全方位拓展。继续实施农民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推动“121”本地就业计划、“8+1”综合救助体系、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等一揽子稳就业促增收举措落实。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落实省级对符合条件的300亩以上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进行奖补的政策。深入推进产业帮扶工作,促进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从政治上看“三农”抓“三农”。要加强学习培训,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不断提高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本领过硬的“三农”干部队伍。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工作作风,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农业依法行政水平。要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化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要细化任务分解,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加强横向协作和纵向联动,扎实推动“三农”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