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序号 |
主要任务 |
牵头 科室 |
落实情况 |
存在 问题 |
完成状态 |
自评情况 |
|
1 |
1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
农村经营管理科 |
上半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7元,同比增长7.8%,增幅居全省第11位。 |
|
滞后序时 |
较好 |
|
2 |
14、粮食产量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
种植业科 |
上半年,全市夏粮面积322.54万亩,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长0.16%,增幅居全省第13位。夏粮总产122.52万吨,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长1.85%,增速居全省第8位。完成大豆播种面积32.11万亩,高于年度任务0.3个百分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1万亩,全部在寿县,已完成播种。油菜面积25.12万亩,已完成全年25.81万亩油料面积任务的97.3%。 |
|
序时推进 |
好 |
|
3 |
24、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加快推进中电投主粮农场、稻香饮食文化产业园等60个项目建设。 |
乡村产业发展科 |
1、积极抓好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继续开展月调度,督促县区及相关部门梳理线索、了解项目进行、推动、开工、投产。上半年,新增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项目63个,投资额93.1亿元。其中在谈项目4个,计划投资额10.7亿元;新增签约项目19个、投资额33.2亿元;新增开工项目20个、投资额35.9亿元;新增投产项目20个、投资额13.3亿元。 2、成立淮南市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并抽调专人办公。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协会已经批准成立,预计下半年召开第一次大会,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起草《关于支持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制定支持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31条政策,为淮南牛肉汤从原材料供给到产品销售全产业链提供支持。 3、主粮农场油脂加工生产基地项目投资10.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5.5亿元,占地80亩,建设米糠粕及米糠油生产基地,二期投资5亿元,占地75亩,建设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打造完整的主粮农场产业集群,4月20日,该项目作为台上签约项目在小岗大会上签约,目前正在进行用地审批,预计今年开工; 4、香港稻香饮食文化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规模约7.1亿元,面积约175亩,主要从事港式包点、面包和酱料、时令产品加工制造等,项目已签约,目前正在按流程办理相关事宜,预计今年开工。 |
|
序时推进 |
好 |
|
4 |
52、支持毛集实验区打造淮河流域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
乡村产业发展科 |
4月19日至5月3日,焦岗湖首届龙虾啤酒美食文化节在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红莲古街精彩绽放,“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近20万人。据统计,“五一”假期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12.6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400万,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41%、117%。其中,焦岗湖景区接待游客11.2万人次,旅游门票船票收入50.9万;影视城景区接待游客4.33万人次(含盛胜游乐场),旅游收入突破30万元。各种餐饮、住宿突破历史新高。 |
|
序时推进 |
好 |
|
52、支持毛集实验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
综合科 |
推荐毛集实验区申报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指导毛集实验区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臧巷村)。指导毛集实验区对照示范村规划要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改善、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开展拆旧拓新,推进清洁攻坚清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
序时推进 |
好 |
||
5 |
59、支持毛集经开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
乡村产业发展科 |
1、支持毛集实验区向上争取资金,2023年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高端绿色产业发展,入选皖北大豆集群,争取中央资金800万元。 2、组建全市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工作推进专班,编制淮南市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组建产业发展基金,制定支持政策,重点支持在毛集实验区以白蓝集团为龙头,建设产业集聚区,谋划文旅融合牛肉汤小镇;支持毛集实验区发挥资源优势,谋划建设食品加工园区、肉牛养殖基地等一批绿色食品产业项目。 |
|
序时推进 |
好 |
|
6 |
151 |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
市委农办秘书科 |
出台了《中共淮南市委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强化政策保障,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34.4亿元,比2022年预算增加4.3亿元,增幅14%。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截至6月底,市本级土地出让收入完成14.47亿元,用于农业农村支出1.5亿元,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10.4%。 |
|
序时推进 |
好 |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产业扶贫)和粮食安全两条底线。 |
综合科、种植业管理科 |
1、制定出台《淮南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3年淮南市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帮扶工作要点的通知》(淮农〔2023〕48号)。上半年,全市脱贫地区共投入到村项目资金3.27亿元、到户项目资金3479.37万元。累计带动脱贫人口45091人。 2、上半年,全市夏粮面积322.54万亩,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长0.16%,增幅居全省第13位。夏粮总产122.52万吨,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长1.85%,增速居全省第8位。 |
|
序时推进 |
好 |
||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
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 |
1.扎实农村改厕工作,全年计划完成改厕13365户,截至6月底,已完成10751户,完成率80.4%。修订完善《淮南市农村厕所改造实施方案》,对宣传发动、任务摸底、工程施工、改厕验收等各环节进行细化和规范。组织开展农村改厕县区自查和交叉互查。 2.组织开展农村改厕“双卡”入户行动,指导各县区分别制作张贴改厕明白卡和管护卡,帮助群众了解改厕政策和管护方式,全市共发放改厕“明白卡”1.7万份,补挂改厕后期管护卡1.6万个。 3.2022年度27个省级中心村总体工程进度超过80%,预计9月底能够全部完工,最终利用1个月时间进行提升改造,其中寿县、凤台县、谢家集区进度较快。2023年度28个省级中心村已于5月22日得到省厅正式批复,目前全部进入规划设计阶段,预计10月初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4.制定下发《淮南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每季度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对所有乡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考核,目前二季度考核工作已全部完成。截至6月底,全市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5.1万吨,清理乱搭乱建9000余处,清理河塘沟渠4000余条。 |
|
序时推进 |
好 |
||
7 |
152、粮食播种面积79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310万吨以上,确保大豆、油菜种植面积只增不减。 |
种植业管理科 |
上半年,全市夏粮面积322.54万亩,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长0.16%,增幅居全省第13位。夏粮总产122.52万吨,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长1.85%,增速居全省第8位。完成大豆播种面积32.11万亩,高于年度任务0.3个百分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1万亩,全部在寿县,已完成播种。油菜面积25.12万亩,已完成全年25.81万亩油料面积任务的97.3%。 |
|
序时推进 |
好 |
|
8 |
153、建设高标准农田24万亩。 |
农田建设科 |
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4万亩(新建16万亩,改造提升8万亩),共34个建设项目。其中:寿县13万亩;凤台县1.5万亩;大通区3万亩;田家庵区1万亩;谢家集区2万亩;潘集区2.5万亩;毛集实验区1万亩。各县区编制的项目初步设计已完成市级批复,编制的实施计划已通过省农业农村厅审核,各县区已开展施工单位招标工作,预计所有项目7月底前可开工建设。 |
|
序时推进 |
好 |
|
9 |
154、全面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 |
农田建设科 |
按照要求完成实施方案上报、专班组建工作,落实普查工作经费2223.79万元,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全市累计培训人数191人次。开展招投标工作,现样点校核工作已圆满完成,部分县区已开展外业采样,6月8日潘集区在全省率先开挖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表层样点调查采样“第一样”。截至目前,淮南市在第一个采样窗口期共完成35个表层样调查采样任务。 |
|
序时推进 |
好 |
|
10 |
155、深化与省农垦集团战略合作。 |
科教科 |
赴淮南农场对接调研,组织开展农业科技(良种示范)合作,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个,推进建设淮南农场智慧农业项目,指导淮南农场申报创建国家级农业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开展水稻优质高产基地创建。对接淮南农场垦地合作启动“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 |
|
序时推进 |
好 |
|
11 |
157 |
推动农业生产“大托管”提质增效扩面,开展200个整村托管试点,全程托管300万亩以上。 |
农村经营管理科 |
1、完成了2023年春季小麦油菜大托管核验工作,覆盖635个村、1400个经营主体、120万亩耕地。开展2023年夏季水稻大托管统计工作,初步统计覆盖655个村,2000个经营主体、175万亩耕地。 2、3月23日,召开全市农业生产大托管推进会,全市9个县区、71个乡镇负责人参会。开展了2023年春季大托管培训,培训人员2300人次。 3、谋划全市30个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和100个村土地承包电子证照发放试点工作,上半年,全市已完成32个村、2.43万户土地确权电子证照。 |
|
序时推进 |
好 |
实施“小田变大田”20万亩 |
农田建设科 农村经营管理科 |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实施“小田变大田”全覆盖,各县区在初步设计中对项目区实施“田块整治”进行了设计。已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小田变大田”面积5.7万亩,结合大托管完成土地整理约4.5万亩。 |
|
序时推进 |
好 |
||
12 |
158、推进“两强一增”行动,更好发挥农业科研机构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
“两强一增”办 |
1、市农科院引进推广瓜菜新品种12个、绿色防控防治害虫技术2项、推广新技术8项。新建2家市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水稻“晶两优8612”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组织7家企业申报安徽省2023年数字农业工厂。 2、三项农机研制补短板任务中两项任务已研制出样机。新增水稻育秧中心26个、粮食烘干中心10个、农事服务中心3个,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260%、90.9%和50%。 3、落实“千员带万社”行动,为全市800家主体提供精准辅导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1-6月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及“三变”改革、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代缴水费、代缴农业保险、高龄补助)4469.46万,上年同期943万元,同比增加3526.46万元。 |
|
序时推进 |
好 |
|
13 |
159、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聚焦淮南牛肉汤、八公山豆腐等特色产业,量身定制政策措施,强化资源整合、文化植入、品牌推广,推进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
科教科、乡村产业发展科 |
1、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高端绿色产业发展,近日,农业农村部公示了2023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我市淮南入选两个优势特色集群(皖北大豆和沿淮糯稻),一个农业产业强镇(八公山镇),均为历史首次,争取了1.08亿元的中央资金。 2、组建淮南牛肉汤工作专班,委托江南大学编制淮南市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淮南牛肉汤、八公山豆制品两大拳头产品。编制《淮南市关于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立足全市各县(区)绿色食品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差异布局、特色发展,依托毛集试验区、寿县绿色食品加工优势打造绿色食品加工集聚区,推动绿色食品加工项目集中布局。 3、支持各县(区)围绕当地优势资源开展农产品种养,其中凤台、寿县为十大绿色食品综合种养区,大通区重点发展奶业、水产、蔬果、食用菌,潘集区重点发展稻米、小麦、蔬果、大豆,八公山区重点发展大豆、蔬果、食用菌,谢家集区重点发展稻米、蔬果、水产,田家庵区重点发展蔬果、家禽,毛集实验区重点发展稻米、水产、蔬果。以淮南牛肉汤+寿州窑文创为依托,谋划淮南牛肉汤标准化连锁经营门店招商引资项目,力争招大引强,推动淮南牛肉汤和豆制品全产业链发展。 |
需要市政府支持组建牛肉汤专班,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
序时推进 |
好 |
|
14 |
160 |
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引导工商资本发展乡村产业。 |
乡村产业发展科 |
认真贯彻落实张曙光副省长研究部署淮南市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任务,分解落实任务,明确发展重点。明确“1+2”(高端绿色食品+淮南牛肉汤、八公山豆制品)发展路径,委托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编制淮南市高端绿色食品产业规划。筹备组建淮南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不低于10亿元,撬动更多优质社会资本进入高端绿色食品产业。目前,已在省绿色食品产业母基金管理人和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完成基金组建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等待省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 |
|
序时推进 |
好 |
新增家庭农场200家。 |
农村经营管理科 |
新增家庭农场230家。 |
|
已完成 |
好 |
||
新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6个。 |
综合科 |
根据省厅4月11日网上公示,我市第三批6家基地通过认定,累计通过认定的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共计17家,第四批10家基地进入创建名单。 |
|
已完成 |
好 |
||
15 |
161、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
乡村产业发展科 |
1-6月份,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52家,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累计增速0.2%,居全省第12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
受市场大环境影响,我市粮油加工企业普遍反映,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至20%左右。 |
滞后序时 |
较好 |
|
16 |
162 |
打响“淮畔粮品”“淮畔良品”区域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 |
农村经营管理科 |
1、目前淮畔良品签约合作的产品共34个。 2、通过多种渠道打通、营销模式,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达185万元。 |
|
序时推进 |
好 |
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55个。 |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 |
2023年全市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正在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已获批21家企业72产品,完成率130%;还有9家企业22个产品已报到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等待审批。 |
|
已完成 |
好 |
||
17 |
163、支持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 |
乡村产业发展科 |
大力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全市4个少数民族聚居乡镇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其中寿县陶店回族乡2家、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1家、凤台县李冲回族乡4家、潘集区古沟回族乡8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以皖北地区北京高端绿色食品招商推介会为契机,指导凤台县围绕李冲回族乡谋划肉牛养殖屠宰冷链运输全产业链项目。 |
|
序时推进 |
好 |
|
18 |
164、深化农村改革,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三变”改革村占比分别提高到16%、83%。 |
农村经营管理科 |
1、上半年,我市共有41个村实现了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16个村经营收益达到了50万以上。 2、三变改革村占比为83.5%。 |
|
序时推进 |
好 |
|
19 |
166、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
市委农办秘书科 |
出台了《中共淮南市委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1-6月份,全市28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项目全部进入规划设计阶段;上半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0751户,完成率80.4%;2023年农村污水治理总任务36个,完成7个,在建29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总任务26个,完成7个,在建19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总任务90个,完成16个,在建74;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总任务23个,完成4个,在建19个。上半年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新增至28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由33.78%提升至34.39%。提质改造农村公路,2023年我市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目标任务137公里,截至6月底开工率100%,完工94公里、完工率69%。改造农村危房。省下达我市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23户,截至目前完工141户,完工率63%。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全市下达农村配电网投资计划项目123个,总投资1.47亿元。截至目前,开工建设122个,开工率99.19%,累计入账资金3977.04万元,资金完成率27.05%。加强农村供水保障。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4处、总投资17540万元)完成投资14051万元,投资完成率80.1%。淮河以南农村供水保障工程(3处、总投资6127万元),完成投资5186.5万元,投资完成率84.6%。 |
|
序时推进 |
好 |
|
20 |
167、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建设数字乡村。 |
综合科 |
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数商兴农”等工程,推动农产品电商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品牌任务,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等,上半年全市农村产品网销额6.54亿元,同比增长12%。推荐安徽凤台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申报安徽省2023年数字农业工厂,新增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9个。 |
|
序时推进 |
好 |
|
21 |
168、实施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新增库容1万立方米。 |
综合科 |
2022年项目,全市32个主体,立项建设53个设施,其中47个设施完成补贴550万。立项完工率100.0%,预计新增库容21951立方米。经组织县区摸底,初步统计2023年全市有24个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项目,计划建设库容23375立方米。 |
|
序时推进 |
好 |
|
22 |
169、加快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健全运行管护机制。 |
农田建设科 |
1、已新建、改造灌溉机井1171眼、塘坝1572口、灌溉站432座、渠系建筑物4843座。 2、市辖县区2022年项目管护资金均按照每亩2元的标准相应提高,目前市财政管护资金已下达县区。 3、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工作的通知》,明确管护范围、管护标准、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确保项目工程及配套设备完好并能正常持续发挥作用。 |
|
序时推进 |
好 |
|
23 |
173、完成7353户改厕任务。 |
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 |
扎实农村改厕工作,全年计划完成改厕13365户,截至6月底,已完成10751户,完成率80.4%。修订完善《淮南市农村厕所改造实施方案》,对宣传发动、任务摸底、工程施工、改厕验收等各环节进行细化和规范。组织开展农村改厕县区自查和交叉互查。 |
|
序时推进 |
好 |
|
24 |
176、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27个。 |
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 |
2022年度27个省级中心村总体工程进度超过80%,预计9月底能够全部完工,最终利用1个月时间进行提升改造,其中寿县、凤台县、谢家集区进度较快。2023年度28个省级中心村已于5月22日得到省厅正式批复,目前全部进入规划设计阶段,预计10月初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
|
序时推进 |
好 |
|
25 |
178、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开展“一点三线”环境卫生集中整治。 |
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 |
制定下发《淮南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每季度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对所有乡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考核,目前二季度考核工作已全部完成。截至6月底,全市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5.1万吨,清理乱搭乱建9000余处,清理河塘沟渠4000余条。 |
|
序时推进 |
一般 |
|
26 |
179、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
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农村经营管理科 |
推进乡村治理积分制和清单制工作,目前全市共开展积分制县区共6个覆盖乡镇55个、村540个、6.84万人;开展清单制县区8个,覆盖71个乡镇、906个村、11.32万人。 |
|
序时推进 |
好 |
|
27 |
213、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 |
农村经营管理科 |
1、强化调度,6月8日召开全市农民增收调度会。上半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0337元,同比增长7.8%,增幅居全省第11位。 2、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工作。包括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改革、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2023年夏季水稻大托管统计工作,初步统计覆盖655个村,2000个经营主体、175万亩耕地;上半年,我市共有41个村实现了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16个村经营收益达到了50万以上,三变改革村占比为83.5%。 3、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及时调度一产产值增长情况,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落地。 |
|
序时推进 |
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