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六届市政协四次会议第177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5-07-28 17:52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朱传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淮南市瓦埠湖综合管理开发利用提案,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作为安徽省五大淡水湖之一瓦埠湖是安徽省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全域面积24万亩,我市管辖面积23.8万亩,其中寿县管辖面积为16.8万亩,谢家集区管辖面积约5.5万亩,田家庵区管辖面积约1.5万亩。因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瓦埠湖分别由寿县、田家庵区、谢家集区三家管理,存在着界限不清、管理混乱、三管三不管现象,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难以对瓦埠湖形成有效管理瓦埠湖周边渔民、农民随意跨界偷捕、抢捕和滥捕,致使湖区渔业资源逐年减少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渔业可持续发展堪忧2023年、2024年瓦埠湖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监测报告显示,瓦埠湖渔业资源、特别是鱼类资源出现个体小型化,渔业资源有进一步衰退的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市委农办先后对瓦埠湖开发管理工作开展调研,摸清目前瓦埠湖开发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起草了《淮南市瓦埠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了寿县、田家庵区、谢家集区政府意见。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担任总召集人,寿县、谢家集区、田家庵区政府分管负责人为副召集人,成员包括三县(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业)、财政、交通、水利等分管副职。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置在市局畜牧水产科或瓦埠湖生态渔业发展公司所在地,配置专职人员6名,明确经费保障,负责项目调度、数据汇总和纠纷调查处理。运营公司列席会议。

二是建立共同投资机制。设立瓦埠湖生态渔业发展基金。三县(区)按水域面积占比注资。引入社会资本,分县(区)引导专业渔民成立合作社,实行政府引导资金+企业投资+合作社入股模式,成立国有控股的瓦埠湖生态渔业发展公司,明确国有资产占比不低于51%(参照政府投资管理制度)。

三是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在充实寿县瓦埠湖开发区管委会力量、强化湖区管理的前提下,落实瓦埠湖生态净水渔业五统一制度:统一养殖规划、统一苗种投放、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品牌营销、统一水质监测。支持合作社社员参与湖区管理,每个合作社安排2-3名人员在县(区)湖域范围内参与巡湖管理。建立联合执法队伍,坚持市级层面统筹,整合三县(区)农业(渔政)、生态环境、公安、交通(海事)等执法力量,实行驻点执法,常态化开展全湖域巡查(借鉴河湖长制巡查机制)。

四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建立收益分配机制,年度收入提取10%作为生态补偿基金,专项用于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与污染防治(参考社区共建基金模式);三县(区)年度收益按初始投资比例分配。建立渔业用工统筹平台,岗位配额按县(区)间水域面积占比分配,优先考虑发挥专业渔民作用,实现双赢。

目前,《淮南市瓦埠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方案(送审稿)》正在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报告。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开展瓦埠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各项实施工作。一是实施水体功能分区。根据目前瓦埠湖渔业开发现状,本着尊重历史、立足现实的原则,将瓦埠湖19.0m等高线以下24万亩水域纳入渔业管区,分为生态增养殖区、鱼类产卵场、航道水域、水源保护区等四个功能块。

二是开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各县(区)负责对登记在册的捕捞渔船以及辖区的渔民进一步核实,并由海事部门逐船检验,同时对非法从事捕捞作业的三无渔船进行清理,(修改为:各县区统一将登记在册渔业船只,统一交联席会议办公室管理,由联合执法队伍对非法从事捕捞作业的三无渔船进行清理,沿湖各乡镇做好配合)此外,沿湖各乡(镇)对农民自用船要严格排查并进行标识登记,加强管理。建立跨县(区)渔民统一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数据。推行捕捞持证上岗制度,加大力度宣传国有主体经营后不再作为开放水体可任由捕捞”“无证捕捞属于违法捕捞的要求;做好基础工作,各县(区)结合辖区实际组建若干个专业捕捞合作社,由国有公司统筹安排捕捞作业区域,并商定捕捞利润分配。三是打造区域公共品牌。重点抓好瓦三珍(银鱼、毛刀鱼、瓦虾)、河蟹、青虾、翘嘴红鲌、黄颡鱼、鳜鱼、鳙鱼、中华鳖等十个特色,注册瓦埠湖生态鱼地理标志,建立质量追溯区块链平台。共建冷链物流中心,整合三县(区)现有冷库资源形成“1小时鲜链

516日,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与谢家集区区委领导一行赴安徽富煌集团有限公司洽谈瓦埠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事宜,安徽富煌集团对瓦埠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待市委、市政府同意实施方案后,与我市就瓦埠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开展合作。届时,借助上市公司安徽富煌集团的成功经营模式和市场营销经验,我市瓦埠湖管理发展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2025612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