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方案

发布时间:2019-08-10 09:36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就是利用机械完成土壤耕整、化肥深施、小麦播种、病虫草防治、节水灌溉、联合收获等全部生产工序的技术。与其他作物生产机械化相比,小麦生产机械化处于领先水平。多年来,我省先后推广过深耕、深松、小麦精量播种、宽幅精量播种、免耕播种、深松分层施肥精播、分段割晒收获、联合收获等机械化技术,对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装备支撑。按不同耕种方式分,目前,正在推广应用的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主要有以下3条:

一是深耕宽幅精量播种生产路线:前茬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基肥撒施→旋耕灭茬→深耕→旋耕碎土2遍→筑畦→小麦宽幅精播→植保→追肥→节水灌溉→联合收获→籽粒干燥;

二是保护性耕作生产路线:前茬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土壤深松→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植保→节水灌溉→追肥→联合收获→籽粒干燥;

三是深松精播生产路线:前茬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节水灌溉→无人机植保及叶面追肥→联合收获→籽粒干燥。

以上三种作业模式,深松精播生产路线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一、土壤深松机械化技术

土壤深松机械化技术是用深松机,在不翻土、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对土壤进行疏松,增加土壤耕层深度的技术。深松可熟化深层土壤,改善土壤通透性,打破犁底层,

增强蓄水保墒能力,有利于作物根系深扎和生长,抗灾害能力强,提高作物量。

深松分为全方位深松、间隔深松、振动深松作业等。全方位深松采用单柱带翼或异型铲等全方位深松机,在工作幅宽内对整个耕层进行松土作业;间隔深松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采用单柱振动式或非振动凿形铲式深松机,进行松土与不松土相间隔的局部松土;振动深松是通过深松铲的振动,增加土壤疏松体量的作业。小麦采用间隔震动深松具有消耗动力少,土壤虚实相间保墒提墒效果好等优点。

(一)技术要点

1、适墒作业:作业时土壤含水量15%~22%时为宜。简易的检测方法是从地表下5cm左右取土,用手能攥成团,站着松手后土团掉在地上能散开。

2、作业时间:小麦玉米轮作区,深松作业要在玉米收获后、小麦播种前,松后及时镇压播种,以免大量失墒:棉花、花生等一年一作区,可以在秋后、冬前采用全方位深松。

3、作业深度:因地制宜,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一般25~40cm。第一年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可逐年适当加深。

4、作业周期:根据土壤条件和机具进地强度,一般2~3年深松一次。

5、深松质量:深松作业要求深度一致,各行深度误差在2cm以内,要求行距一致,对于有垄地块,按垄距要求确定行距。全面深松地块深松行距一般为35cm,间隔深松一般为40~60cm,深松后的裂沟要合墒抹平。作业后地表平整、无漏松和重松,适度连续镇压。

(二)配套措施

1、深松要与秸秆还田相结合,培肥地力,保护环境。为防止秸秆拥堵、缠绕机具,小麦、花生秸秆还田长度≤10cm,玉米、棉花秸秆还田长度≤5cm,抛撒均匀。也可选用深松铲前后配置的深松机,提高通过性。

2、深松与免耕播种相结合,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生产成本。深松是保护性耕作四项关键措施之一,深松与免耕播种相结合,可显著提高保护性耕作技术效能,实现增产增收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的目标。

3、深松与化肥深施相结合,提高肥料利用率。在深松作业的同时,将化肥深施土壤中,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据监测,化肥深施10cm,较化肥撒施利用率由35%,提高到50%左右。

4、深松与镇压相结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强度。除冬闲地冬前深松可不需镇压外,其他时间深松作业,都要及时镇压,裂沟合墒抹平,增加深层土壤紧实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三)注意事项

1、机组应配备1~2人,机手要经过培训,熟练掌握机具的工作原理、调整、使用和一般故障排除等,并具有相应的驾驶证、操作证。

2、机具使用前,按使用说明书安装、调整机具。检查各连接件、紧固螺栓的可靠性;检查限深轮、镇压轮及操纵机构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进行机架水平调整、行距调整、作业深度调整等。

3、正式作业前要进行深松试作业,检查机车、机具各部件工作情况及作业质量,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直到符合作业要求。

4、作业时要使机具逐渐入土,直至正常深度;作业中保持匀速直线行驶;注意观察工作情况,以免作业中伤苗、压苗。

5、机组在田间转移、转弯、倒退或短途运输时,应将机具升起到运输状态低速行驶;作业时深松机上严禁站人,确保安全。

6、作业中,若发现机车负荷突然增加,应立即减小作业深度,找出原因,及时排除故障。

7、及时进行调整或清除铲柱、铲头上的粘土和杂草,以提高作业质量,减小牵引阻力。调整和清除时,要停车并切断动力输出。

二、深耕机械化技术

深耕机械化技术就是用深耕犁把深层的土壤翻上来,浅层的土壤翻下去。深耕具有翻土、松土、混士、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增产的原因是:一是疏松土壤,加厚耕层,改善土壤的水、气、热状况;二是熟化土壤,改善土壤营养条件,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三是建立良好土壤构造,提高作物产量;四是消除杂草,防除病虫害。

(一)技术要点

1、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作业地段,其长度与宽度应便于机具作业;斜坡地耕作方向应与坡向垂直,尽可能进行水平耕作。

2、耕地作业在适宜的农时期限及良好的墒期进行。

3、根据地块大小、耕翻深度等选择合适的常规或翻转铧式深耕犁进行耕翻。

4、耕深一般在20cm~25cm。耕层浅的地块应结合增施有机肥适当增加耕深,一般耕翻底部生土不大于2cm。

5、覆盖严密。垡片翻转良好,无立堡回垡。地面的残茬,杂草及肥料覆盖率达90%以上。

6、要求耕直,50米内直线度误差不超过15厘米。

7、地头整齐,不重耕,不漏耕,到头到边。

(二)配套措施

1、前茬作物秸秆还田或高留茬的地块,在宜耕期内适时旋耕灭茬后耕翻。需施底肥的,在旋耕前的同时撒施底肥。

2、深耕后,及时用旋耕机碎土平地,一般旋耕两遍,达到地表平坦,表土细碎、松软、平整。松软土壤或旱情严重时应酌情镇压。

(三)注意事项

1、作业中机具上不能坐人或放置重物。如犁耙入土性能不好,应加配重并固定牢固。

2、地头转弯或转移过地埂时,应将机具提起,减速行驶。夜间作业严禁在田头睡觉。

三、种子处理技术

(一)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利用等离子发出的光能和交变电感发出的电磁能作用于种子,种子在重力加速度运动的状态下,接受光能机电磁的综合作用,获得所需的能量,改变种子内部的机理,激发种子的潜能,提升种子的活力、增强种子健壮度的种子处理技术。这项技术用于除繁殖的作物营养体(如马铃薯块茎、地瓜块根、洋葱和蒜的鳞茎)以外大多数种子。

(二)技术要点与配套措施

1、选择均匀度好和发芽率高的种子,选择合适的处理电流和处理次数,可根据不同作物处理2~3次。

2、安装等离子体照射器时,要将机械置于高处,使出料口正对接收容器。

3、接通电源后,按照使用说明书,旋转强度调整钮,达到种子所需剂量。

4、种子要匀速进入料口,进料过程立控制速度,以免堵塞。

5、处理后的种子,需放置5~7天播种。

(三)注意事项

1、被处理种子应干燥,去除金属或石块类硬性物质,以电器短路击坏等离子体辐射器。包衣的种子不能处理,可以处理后包衣。

2、被处理种子不能夹带纤维、种子标签、塑料包装物等,以免造成种子流通不畅或燃烧。

3、工作人员站在上方风向,与机器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吸入机器产生的臭氧。不要用眼睛观看等离子体光,上料人员应佩戴防护墨镜。

4、处理种子时,倒入的种子应与进料斗上沿平齐,防止撒漏。

5、种子在上部进料斗蓬住,流动不畅时,不能用导电物体疏通,避免碰到机器内部带电装置,造成短路电伤人员。

6、在机器工作状态,不要打开机器壳体,避免触电。维护、修理必须在断电情况下进行。

7、取出等离子体发生器,必须在热量散失后进行,以免烫伤手指。

四、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技术

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技术就是用深松分层施肥宽幅精播机,秋季在玉米秸秆还田后,一次进地先成土壤间隔振动深松、分层施肥、种植带旋耕、起垄筑畦、小麦单粒宽幅精播、两级镇压等多项作业的技术。该技术集多项增产技术于一体:一是秸秆还田覆盖技术,培肥地力,蓄水保墒;二是深松技术,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涵养雨雪,抗旱防涝:改善土壤水肥气热交换环境,避免免耕小麦早衰;作物扎根深,抗倒春寒、干热风等灾害能力强,并且深松和播种联合作业失墒少,消耗动力小;三是分层深施肥技术,提高肥效15%以上,种肥、底肥分施,避免了烧种烧苗;四是小麦宽幅精播技术,一沟双行,每行小麦采用窝眼式单粒双排种器、双排种管、双圆盘宽幅精量播种,浅播匀播,播深一致,有利于种子分布均匀,无缺苗断垄、无疙瘩苗,克服了传统播种机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争肥、争水、争营养,根少、苗弱的现象,达到了苗全苗壮;五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技术,采用旋拋刀筑畦,畦埂规整,占地面积小,土地利用率高;六是采取多项防缠防堵技术,保证了不缠不赌,不缺苗断垄;七是局部精细耕整地技术,通过增加小麦种植带旋耕刀密度,提高了种床碎土效果,并把种植带部分秸秆抛到两边,从而创造了良好的种床;八是大小行种植技术,通风透光好,能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秸秆粗壮抗倒伏,成穗率和千粒重高;九是采用了播前和播后两级镇压技术,避免了圆盘播种器滑切拥堵,通过两级镇压增强了镇压效果,避免了悬空吊死苗现象,省种约三分之一;十是延长玉米生长期技术,耕种一体化缩短了耕种时间,玉米可用中晚熟品种,晚收增产10%左右,并且玉米晚收保墒,有利于小麦冬前壮苗。

小麦用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比传统深耕或旋耕后播种方式每亩降低作业成本40元左右,减少种子、化肥、浇地等费用60元左右,小麦增产10%左右,平均每亩节本增效200元左右。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技术是一项节本、增产、节能、降耗、省心、环保的先进耕作技术。

(一)技术要点

1、选择优良品种:尽可能选择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的优良品种如烟农19、济麦20等。

2、根据地块大小、现有动力和常年产量,选择合适的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一般井灌区选用播幅小于2米、黄灌区选用播幅2.3米、大地块规模经营选用播幅大于3米的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高产地块非种植带宽22cm,中低产田肥非种植带宽19cm左右。

3、适期播种。根据土壤墒情,播期在10月1日~15日。随着气温的变化,各地要适当推迟播期,鲁东地区集中在10月1日~10日播种;鲁中地区集中在10月3日~13日播种;鲁南、鲁西南地区集中在10月5日~15日播种;鲁北、鲁西北地区集中在10月2日~12日播种。

4、足墒播种。墒情不足的地块,要先播种,再浇蒙头水,浇蒙头水的地块一定要浅播。

5、合理调剂深松深度。第一年因犁底层较硬,深松深度一般都调节到25cm,第二年对称的一半铲适当加深。以后一半铲25cm,一半铲30cm为宜。

6、控制播量。高产田或分蘖成活率高的品种,播量一般控制在6~8kg/亩,基本苗控制在12~15万株/亩;中产麦田或分蘖成穗率低的品种播量一般控制在8~11kg/亩, 基本苗控制在15万~20万株/亩;无水浇条件的旱地播量12~15kg/亩,基本苗控制在20~25万株/亩。晚播麦田适当增加播量。

7、严格控制播深,播深2~3厘米。播深一致,镇压连续,播后地表平整,无明显的壅土。

8、总施肥量一般在50~80公斤,底肥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60%~70%。

9、第一年使用该机具,若原来畦埂较高,地表不平,可先用全旋刀轴,第二年后再用少耕刀轴,并尽量采用固定畦作业。随着秸秆连续还田,地表层腐殖质增厚,可4年左右用一次全旋刀轴。

10、适宜土壤含水率15%~25%。 地较湿第一级镇压辊粘土时,应上提或拆掉第一级镇压辊。

(二)配套措施

1、播前秸秆还田。玉米秸秆切碎长度≤5cm,抛撒不均匀率≤20%。

2、配套动力要适当,对土质较硬的粘土地按动力上限配备拖拉机,低配的要用四驱拖拉机。

3、种子处理。小麦种子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其中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播种前的种子药剂处理是防治地下害虫和预防小麦种传、土传病害以及苗期病虫害的主要措施。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高效安全的杀菌剂、杀虫剂,用包衣机、拌种机进行种子机械包衣或拌种,以确保种子处理和播种质量。

4、粘土地起垄效果不好时,可在机器前方两侧加装起垄辅助圆盘。

(三)注意事项

1、机具准备。按照使用说明书对播种机进行全面检查,调整机器左右和前后水平、排肥量和排种量、播种深度、镇压强度和传动机构;检查配套拖拉机的技术状态,液压系统应操作灵活可靠,调整自如。工作前进行试运转。检查各部件是否灵活可靠,各工作间隙是否符合要求,紧固件是否有松动,工作部件是否有碰撞声,并进行及时检查,调整。

2、试播。正常作业前,先进行试播。试播长度要大于15米,检查播种量、播种深度、施肥量、有无漏种漏肥现象,  并检查镇压情况,必要时进行调整。

3、作业时,应将播种机降低到接近地面位置,接通旋耕动力,边走边放,在地头线处进入作业状态。

4、作业中保持平稳恒速前进,速度不可过快;作业中应尽量避免停车,以防起步时造成漏播。如果必须停车,再次起步时要升起播种机,后退0.5米,重新播种。作业时,严禁倒退,防止施肥器堵塞或损坏;地头转弯时,应将整机升起,离开地面,以防损坏机器。

5、作业中,发现掉链、缠草、壅土、堵塞等现象,应立刻停车检查,排除故障。及时清除镇压辊上的粘土和杂草,以提高作业质量,减小牵引阻力。调整和清除时,要停车并切断动力输出。

6、排种管和排肥管要顺畅,不能过度弯曲引起堵塞。

7、过湿的粘土地不适宜该机作业。

五、小麦机械化免耕施肥播种技术

小麦机械化免耕施肥播种技术就是在秸秆还田覆盖的情况下,不耕翻土壤,用免耕施肥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工序的农机化技术。小麦免耕播种可在地表有大量秸秆的情况下作业,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具有蓄水保墒、培肥地力、改善环境,节本增效,提高持续增产能力等特点。

(一)技术要点

1、选择优良品种:尽可能选择分蘖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如烟农19、济麦19、济麦20、济麦22等。

2、适期作业。根据土壤墒情,播期集中在10月5日~15日播种。

3、足墒播种。墒情不足的地块,要播前造墒。在适期内,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做到足墒下种。避免播后造墒,覆土增厚,形成弱苗。

4、质量要求:严格控制播深,播深2~3cm;播种量7.5~10kg/亩左右;采用宽苗带播种,苗带宽度应在10~12cm,行距在30~38cm;种子分布要均匀,播深一致,镇压连续;播后地表平整,无明显的壅土。地头长度不超过机组长度的2倍。

(二)配套措施

1、秸秆还田。用机械将玉米秸秆粉碎均匀覆盖地表,玉米秸秆切碎长度≤5cm,秸秆覆盖率≥30%,拋撒不均匀率≤20%。

2、机械深松。对多年旋耕、耕层较浅的地块,免耕播种作业前,要进行深松作业,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水肥气热交换环境,避免免耕小麦早衰。

3、有机肥撒施。因免耕播种不能将耕层土壤翻耕,施用有机肥时,要在播种前撒施地表,作业时,与苗带土壤混合,发挥肥效。

4、基肥深施。免耕播种的地块不能将基肥撒施地表,必须随播种作业将基肥深施。一般颗粒状基肥施用25~35公斤/亩,肥种间隔大于3cm。

5、冬前灌溉。因免耕播种田玉米秸秆较多,苗带土壤疏松,易遭冻害。为使小麦安全越冬,免耕播种小麦冬前最好普灌一次越冬水。

(三)注意事项

1、机具准备。按照使用说明书对播种机进行全面检查,调整机器左右水平、排肥量、排种量、播种深度、施肥深度、镇压强度和传动机构;检查配套拖拉机的技术状态,液压系统应操作灵活可靠,调整自如。工作前进行试运转。检查各部件是否灵活可靠,各工作间隙是否符合要求,紧固件是否有松动,工作部件是否有碰撞声,并进行及时检查,调整。

2、试播。正常作业前,先进行试播。试播长度要大于15米,检查播种量、播种深度、施肥量、施肥深度、有无漏种漏肥现象,并检查镇压情况,必要时进行调整。

3、作业时,应将播种机降低到接近地面位置,接通旋耕动力,边走边放,在地头线处进入作业状态。

4、作业中保持平稳恒速前进,速度不可过快;作业中应尽量避免停车,以防起步时造成漏播。如果必须停车,再次起步时要升起播种机,后退0.5米,重新播种。作业时,严禁倒退,防止播种施肥器堵塞或损坏;地头转弯时,应将整机升起,离开地面,以防损坏机器。

5、作业中,发现掉链、缠草、壅土、堵塞等现象,应立刻停车检查,排除故障。

六、小麦机械化宽幅精播技术

小麦机械化宽幅精播技术就是在秸秆还田深耕整平的基础上,采用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械一次进地完成开沟、宽幅播种、覆士、镇压等多项工序的农机化技术。其核心是“扩大行距,扩大播幅,健壮个体,提高产量”。小麦宽幅精播有利于提高个体发育质量,构建合理群体;对小麦前期促蘖、中期促穗、后期攻粒,促进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技术要点和配套措施

1、品种精选。选用具有高产潜力、分蘖成穗率高、中等穗型或多穗型品种。

2、精细整地。土壤深耕整平,提高整地质量,杜绝以旋代耕;耕后撒毒饼或辛硫磷粒灭虫,防治地下害虫。

3、精量播种。改传统小行距(15~20cm)密集条播为等行距(22~26cm)宽幅播种,改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为宽幅播(8cm)种子分散式粒播,有利于种子分布均匀,无缺苗断垄、无疙瘩苗,克服了传统播种机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争肥、争水、争营养,根少、苗弱的生长状况。

4、适期适量足墒作业。我省小麦播期10月3日~15日,播量6~8千克/亩。播种时墒情要足,墒情不好,提前造墒;若播后造墒,播深适当变浅。

5、浇好越冬水,确保麦苗安全越冬。

(二)注意事项

1、按照农艺要求,做好播种量和行距、播种深度的调整。

2、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播量、播深、行距,衔接行是否符合农艺要求。播完一块地后,应根据已播面积和已用种子,核对排量是否符合要求。

3、作业过程中,机手要经常观察播种机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特别是看排种、输种管是否堵塞、种子和肥料在箱内是否充足。

七、小麦机械化植保技术

小麦机械化植保就是用专用植保机械,将化学药剂喷洒到小麦的根茎叶或土壤中,进行病虫草害防治的技术。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多种病虫进行侵害,轻则单株或局部植株发育不良,生长受到影响,重则整片植株被毁,产量下降,品质变差,损失巨大。因此,田间植保必须经济有效,防重于治,把病虫害消灭在危害之前,以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田间植保的方法很多,按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可分为:农业技术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组织制度防治(通过对种子或植物检疫)和化学防治等。化学防治就是用各种药剂来消灭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措施,按照施用化学药剂的方法,植保机械的种类分别为喷雾机、弥雾机、喷粉机、喷烟机、航空植保等。

(一)技术要点与配套措施

1、根据防治目的,采用相应的药液配制规程和正确的施药方法,满足小麦不同生育期的病、虫、草害的防治要求。施用的化学农药要有较高的附着率,以及较少的飘移损失。

2、要将液体、粉剂、颗粒等剂型的化学农药,均匀地喷洒在小麦茎杆和叶子的正反面。

3、用药量要符合当地农业技术要求。在农药持效期和安全使用间隔期,一般不再使用农药。

4、作业中要无漏液、漏粉。喷洒不重、不漏,交接行重叠量不大于工作幅宽的3%。机组作业采用梭式行走法作业。

5、机具应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好的使用经济性和安全性。同一地块同种作物应在3天内完成一遍作业。风力超过3级、露水大、雨前及气温高于3℃不宜作业。

(二)注意事项

1、操作前认真使用说明书,穿戴好防护品。

2、禁止逆风、大风、高温情况下喷洒,禁止高速前进。

3、在运输、行进过程中,注意避开行人、电缆及其它障碍物。

4、喷杆升起或未折叠、固定时,禁止行进。启动或作业时,周围严禁站人和有障碍物。

5、维修保养、清除过滤器及管道堵塞物前,必须关机,将压力降为零。严禁带压作业。

6、作业时,禁止饮水、进食、吸烟。

7、作业后,工作人员及时更衣洗澡,防护用品单独存放、清洗,不要与其他物品混放。

八、小麦机械化喷灌节水技术

喷灌就是用机械设备将压力水喷射到低空,经雾化后像雨滴一样均匀地降落到作物和地表面的一种灌水方法。喷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可达0.75,较传统地面灌溉节水40%左右; 喷灌较畦灌,减缓土壤板结速度;喷灌能改变田间小气候,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较沟畦灌增产10%~30%; 喷灌适应作物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节省劳动力。其主要缺点是受风影响大、设备投资高、耗能大。

(一)技术要点与配套措施

1、适时适量灌水。按照作物需水规律,制定科学的灌水计划,根据土壤水分、作物长相、天气变化情况,随时调整灌水计划。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应选择作物生育期对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灌水,如禾本科作物拔节初期至抽穗期和灌浆期至乳熟期。在关键时期灌水可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2、均匀灌水。合理布置喷洒点位置,使田块内各处土壤湿润深度及土壤含水量(喷洒水量)大体相近,达到灌水均匀的目的。根据当地地理、气候特点,一般喷头组合间距在0.6~1.3个射程为最佳。而且相邻喷灌面积的喷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以避开喷灌死角。

3、适宜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田间的水层深度就是喷灌强度。根据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的结果表明,灌水量较少、水分不足时,产量随灌水量或耗水量的增大迅速增大;当灌水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增加的幅度开始变小;当产量达到极大值时,灌水量再增加,产量不但不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因此,应避过量灌溉造成不必要的水的浪费。

4、合理雾化。喷头喷射出去的水流在空气中的粉碎程度称为喷灌的雾化指标。根据不同的作物选择相适应的工作压力及喷嘴直径,形成适宜的喷灌雾化指标有助于作物的生长。粮食作物喷灌雾化指标一般为3000~4000kpa/mm。

5、水源清洁适中。喷灌水源要清洁,泥沙含量低。水源污染严重、杂质多地区,应进行过滤清洁;水源位置适中,水量要大,以减少喷灌设备移动次数。采用河道、渠道取水距离较远的可采取二次提水的方式进行作业。

(二)注意事项

1、喷灌强度应该小于土壤入渗速度,以免地面积水产生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

2、喷洒的雨滴对作物和土壤的打击强度要适当,以免土壤板结和损坏作物(特别是幼苗);

3、喷洒水的喷洒均匀度应大于70%,以免影响灌溉质量。

九、小麦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

小麦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就是利用机械一次完成收割、脱粒、清选、装袋等作业的技术。与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相比较,小麦机械化联合收获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抢农时争积温,利于后茬作物生长,减少收获损失,促进小麦丰产丰收。

(一)技术要点

1、适时收获。小麦要在完熟期收获,以充分发挥联合收获效率。

2、正确选用机械。随着联合收获装备成熟,用户可根据作业需要,选择大喂入量、高清洁率、秸秆粉碎效果好的横纵轴流结合的联合收割机。

3、田间准备。作业前,要了解小麦的生长情况、倒伏状况及通往田间的道路等;清除田间障碍,平渠埂、危险地带设标记等;人工开割道,为正式开机作好准备。

4、机械准备。首先要对收割机进行全面的检查、调整,重点是收割机的行走部分、割台、脱粒机构及发动机等,使整个机器达到良好的技术状态;调整后试运转,包括发动机无负荷试运转、整机原地空运转,整机负荷试运转;准备辅助机械,要根据收割机的功率,型号合理选配运粮、脱粒、运秸秆机械等;准备易损零配件,如割刀、传动皮带等。

5、正确操作收割机。作业时,要始终保持大油门,匀速前进,需要降低前进速度和停车时,也要保持脱粒清选部分正常运转一段时间,避免堵塞。

6、提高作业性能。联合收获过程中,收获总损失应不大于3%,漏割率应小于1%,脱净率应在98%以上;秸秆切碎长度≤10cm,抛洒均匀。

(二)注意事项

1、作业前应进行试割,以检验机器的检修和调整质量,并进一步调整好机器,使之适应大面积作业要求。试割开始时应使用低速,割幅用1/3,并逐渐加大达到正常速度和割幅。试割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各部位工作是否正常,必要时进行调整。

2、确定作业速度。作业速度应根据喂入量和小麦品种、高度、产量和成熟度来确定,一般是以脱粒机构满负荷工作,清选机构工作正常为度。行走路线应考虑到卸粮方便,并注意使割刀传动装置靠着已收获的空地侧。

3、大油门作业。为保证切割、输送、脱离、清选、运转正常,作业中要始终保持发动机大油门,高速运转。即使在收割机走出地头后,也要保持高速运转一段时间。

十、小麦烘干机械化技术

小麦烘干机械化技术是以机械为主要手段,采用相应的工艺和技术措施,人为地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在不损害小麦品质的前提下,降低小麦中含水量,使其达到安全贮存标准的干燥技术。小麦烘干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步骤,也是小麦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麦干燥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小麦预热。小麦与热介质接触后,温度很快由常温升高到一定值,在这个阶段,热量主要用来加温,水分的汽化开始很缓慢,后逐渐加大,干燥速度由零增至最大值;二是水分汽化。小麦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再增加的热量全部用来汽化;三是缓苏(温度调节)。小麦经高温快速干燥后,为了减少内外温差,消除内应力,需将小麦保温贮存。让水分从内向外移动,消除温差和内应力。此时麦温有所下降,干燥速度缓慢,含水量稍有降低。该阶段对小麦干燥有较大的影响,如无此过程,易发生“爆腰”和麦粒损伤等质量问题;四是冷却。将温度下降到常温,以利贮存,在冷却过程中亦会减少一点水分。

小麦烘干机械化技术能有效地防止小麦霉烂损失,提高小麦耐贮性、加工性等品质,防止自然干燥对小麦造成的污染,减少农民公路晾晒造成的交通伤亡事故,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提供有效保障。

(一)技术要点

1、选择干燥条件。所谓干燥条件,是指干燥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的总和,要根据干燥物种类、用途、水分高低正确确定。原始水分高,热作用时间就长一些,选用温度就高些;反之亦然。

2、控制最高温度。种用小麦,烘后温度不高于43℃;食用、工业用谷物不超过50℃ ,最高不超过60℃。

3、重视烘后调质。烘后小麦经缓苏,品相变好。小麦缓苏时间最少需要60min。

4、提高作业质量。小麦破损率增≤0.5%;含水不均匀率:当降水幅度小于等于5%、大于5%但小于等于10%、大于10%但小于等于15%、大于15%(分2次干燥)时,含水不均匀率分别为≤1%、≤1.5%、≤2%、≤1.5%;爆腰率增值:当降水幅度小于等于5%、大于5%但小于等于10%、大于10%但小于等于15%、大于15% (分2次干燥)时,小麦爆腰率增值分别为≤3%、≤5%、≤7%、≤8%。

(二)注意事项

1、及时维护。利用烘干空闲时进行清理维护。清扫残留小麦,关好进、出口等,利于提高机械寿命和烘干作业效率。

2、负荷合理。小麦装入量符合要求,实现高效节能作业。装入过多易引起堵塞;装入过少,不仅降低作业效益,而且影响烘干质量。

3、含杂质少。小麦含杂质要少,含杂率≤2%,不能含有尺寸大于25mm×25mm的杂质。杂质太多,小麦不能良好循环,引起干燥不均,甚至发酵;同时增加电耗、油耗,降低效率。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