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2024年秋种技术指导意见
淮南市2024年秋种技术总体思路:聚焦提升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单产提升,实行良种良法配套,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品种,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抗灾减灾,努力实现小麦、油菜高产稳产,为明年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一、小麦
(一)优化品种布局,提高良种覆盖率
按照“品种类型与生态区域相配套、品种特性与适宜播期相配套、高产与优质相配套”的原则,以高产、优质、抗性强、风险小、综合性状好为标准,结合我市生产实际,在品种布局上,应以半冬性品种为主,春性品种为辅,重点推广早中熟、耐晚播的高产、抗病、抗逆品种。
沿淮淮河以北的种植区,可选用高产、耐赤霉病、耐穗发芽的半冬性或弱春性品种,如烟农19、西农99、淮麦44、淮麦33、皖垦麦22、烟农999、安农1589、柳麦618、郑麦136、西农979、烟农1212、安农0711、徐农029、泛麦5号、龙科1109、鲁研128等;沿淮淮河以南种植区和粳、糯稻茬口的地区,可选用耐迟播、早熟的高产春性品种,如镇麦18、宁麦资126、扬麦15、镇麦15、扬麦25、苏隆128、郑麦9023、轮选22等。
(二)改变整地方式,提高整地质量
沿淮稻茬田于水稻收割前10-15天排水,使用全喂入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收割,同步完成水稻收割、秸秆切碎和抛洒匀铺作业。水稻秸秆切碎长度在10厘米以下,留茬高度低于15厘米,土壤墒情适宜时可机械旋耕灭茬1-2遍,旋耕深度一般15厘米左右;对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需翻耕或反转旋耕灭茬,确保90%以上的稻茬埋于10厘米以下土层。连续旋耕2-3年宜进行一次深耕,深度22-25厘米;对于耕作层较浅的地块,建议要逐年增加深耕。机械深松作业深度要打破犁底层,深度在30厘米以上。在深耕、深松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集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于一体的整地、播种一体机,以减少耕作次数。
搞好三沟配套、深沟高畦,是沿淮麦区预防小麦渍害发生的关键技术。要求畦宽3-4米,畦沟深30厘米、沟宽20厘米;距田两端横埂2-3米各挖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米增开一条腰沟,沟宽20厘米、深35—40厘米;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厘米、深40-50厘米,要确保内外三沟相通,实现排得快、降得快,雨止田爽。
大力推广稻茬麦高畦降渍机械化种植技术,可一次完成施肥、旋耕灭茬、开沟、作畦和播种作业,形成畦面宽180(或200)厘米、沟深25-30厘米的高畦,有效解决了阴雨天气土壤湿度高对稻茬小麦播种的影响和小麦生育期间渍害问题。
(三)科学精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1.种子处理。提倡使用包衣种子播种,未经包衣的种子要进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预防蚜虫:50公斤小麦种子使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80克或7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15-20克拌种,加水2-3公斤,边喷边拌;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常发的田块,使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00-150毫升,或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0-35毫升,或4.8%苯醚·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0-100毫升拌种预防;全蚀病重发的田块,使用12.5%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种衣剂100毫升拌种预防。拌种后的种子堆闷2-3小时,让药液充分被种子吸收,然后在阴凉处摊开晾干待播,禁止在阳光下曝晒,以免降低药效。
2.土壤处理。对于小麦全蚀病重发的田块,可选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或福美双加细士于犁后撒施并耙匀;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发生重的地区,在药剂拌种的同时还需用辛硫磷拌细沙土或辛硫磷颗粒剂于耕地前撒施。
3.适期播种。根据不同小麦品种类型,确定适宜播期。半冬性品种10月15日-25日、春性品种10月下旬-11月上中旬播种。如遇不良气候,要抢晴、造墒,确保适期播种。切忌春性品种早播、冬性品种晚播。
4.适墒播种。小麦播种时耕层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手抓成团、落地即散)为宜。坚持有墒趁墒抢墒,土壤墒情不足时,一定要先造墒后整地再播种。对播种后墒情较差的,必须进行微喷补水,确保出苗整齐一致。
5.适量播种。根据不同播期,视土壤类型、墒情、整地质量及种子发芽率等情况,适当调整播量。适期适墒播种条件下,半冬性品种亩播量12.5-15.0公斤(基本苗18万-22万/亩),春性品种亩播量15.0-17.5公斤(基本苗22万-28 万/亩)。随播期推迟,播种量适当增加,每推迟2天,播种量增加0.5公斤/亩。尤其秸秆还田、整地质量较差和撒播麦田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6.适深匀播。机条播田块,适宜行距20-25厘米、播深3-5厘米,并且播种机不能行走太快,速度控制在每分钟50-80米左右(每小时3-5公里),确保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覆土严密,不重播,不漏播。推广应用旋耕、施肥、播种、镇压、开沟“五位一体”播种机,可有效提高播种质量与作业效率。
7.适度镇压。播种后镇压有利于提高土壤与种子的紧实度,防止表墒散失,是提高小麦出苗质量和苗期抗旱能力及冬前抗冻能力的有效措施。坚持“压干不压湿、压轻不压重、压软不压硬”的原则,播种时未带镇压装置或镇压不实的田块要在小麦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表层墒情适宜时镇压,如果土壤偏湿,不适合镇压,应在冬前土壤墒情适宜时镇压,以确保实现苗全、苗匀、苗齐、苗壮。
(四)科学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肥料相配合,氮肥后移下移”的施肥原则,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配方施肥、高效施肥、机械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100公斤左右。根据地力水平每亩施肥总量(折纯)为:氮肥(N)14-16公斤,磷肥(P2O5)6-8公斤,钾肥(K2O)7-8公斤,其中氮肥60%做基苗肥,40%做拔节肥。推荐亩施复合肥(15-15-15)40公斤+尿素10公斤或高氮复合肥(N-P-K=25:10:10)40-50公斤作基肥,拔节期追施高氮复合肥(N-P-K=25:10:10)15-20公斤。重追拔节肥,实现防倒伏、防倒春寒和防早衰的目标。为了促进秸秆腐烂分解,可亩增施尿素2-3公斤。土壤有效锌、锰不足的区域,隔年每亩施用硫酸锌、硫酸锰1公斤左右。加大施肥机械的应用面积与使用效率,改表施、撒施为种肥同播(不同位)、机械深施、叶面喷肥等施肥方式。
(五)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
1.查苗补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时间越早越好,务必在出苗后3天内完成。如因播种机械故障或整地质量原因造成的缺苗断垄(一般10厘米无苗为缺苗,20厘米无苗为断垄),应及时浸种催芽带水补缺,确保苗全。在出苗后4叶期左右进行移稠补稀,补后浇水踏实。
2.因苗追肥。冬前弱苗、基肥不足的田块,越冬期可以适当补施腊肥。分蘖较少、叶色发黄的田块,可适量追施返青肥,一般为每亩尿素4-5公斤。
3.化学除草。
坚持“一封二杀三补”化除原则。小麦播后封闭除草效果最好,对未及时土壤封闭处理,草害严重地块冬前要及时化除,力求春草秋防。对冬前除草效果较差的麦田,春季及时补除。
(1)播后芽前土壤封闭防效最好
在小麦播种后芽前(播种后1-7天)亩选用33%氟噻草胺+ 吡氟酰草胺+呋草酮(拜宝玛)80-100毫升或41%氟噻草胺(合禾净)20-30 毫升+41%吡氟酰草胺15毫升,对抗性禾本科杂草封闭效果优异,同时可以封闭大部分阔叶杂草。
(2)冬前化除防早防小
小麦3片叶以上壮苗,田间杂草基本出齐,日平均温度 5℃以上且无霜冻,田间湿度60%-85%且无明水暗渍时施药。对需要防治的麦田,根据草相选用适宜的除草剂及时化除。
①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亩用75%异丙隆100克+30克/升甲基二磺隆20毫升;或亩用50%异丙隆100克+5%唑啉草酯100毫升;或7.5%啶磺草胺12.5克。以抗性看麦娘、日本看麦娘为主的田块,每亩用25%环吡氟草酮·异丙隆250毫升。
②以猪殃殃、大巢菜、繁缕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亩用15%双氟·氟氯吡80-100毫升;或10%双唑草酮15克+50%氯氟吡氧乙酸20克;或20%氯氟吡氧乙酸50毫升+56%二甲四氯30毫升。
③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的麦田,亩用25%环吡氟草酮·异丙隆250毫升;或7.5%啶磺草胺12.5克;或15%炔草酯40克+20%氯氟吡氧乙酸50-60毫升(或10%双唑草酮15毫升,或50%氯氟吡氧乙酸20毫升)。
注意事项:①应选择日均气温在5℃以上、天气晴好时施药。②采用二次稀释法配药。③加足水量,应选用扇形喷嘴均匀喷雾。④草龄偏大时,施药用中高量,不要随意加大用药量。
4.预防冻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或低温冷害到来之前,干旱的麦田要及时进行浇灌,保证墒情充足,减轻低温危害程度,同时叶面喷施防冻液,降低低温冷害程度。在冻(冷)害发生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或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或营养型叶面肥,促进麦苗快速恢复生长。
二、油菜
(一)优选品种
宜选用中熟或中晚熟、抗寒性较强、耐旱、抗病抗倒、耐渍害、半冬性品种。主要有沣油737、陕油28、宁R101、徽豪油12、徽油48、徽油50、豪油杂58、浙杂油903、秦油10号、秦油11、中核杂418、秦优1618、大地199(油疏兼用型适于机收)、宁油16号(油疏兼用型等)。
(二)精细整地
宜选择“耕—耙—旋”、“旋—旋”等方式,耕翻深度应达20-25厘米,旋耕深度15厘米以上。同时利用开沟设备,开好厢沟、腰沟、围沟,做到“三沟”相通(腰沟、围沟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厢沟20厘米以上)、灌排通畅。对于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地区,因地制宜采取旋耕或耕翻深埋等方式,水稻收获机械要配套切碎、匀铺装置,碎草长度控制在5厘米左右,留茬高度在10厘米以下,稻草要抛洒均匀。
(三)科学播种
我市油菜适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其中,9月25日至10月10日为最佳播期,最晚不迟于10月25日。适播期内尽量早播、匀播。抢墒造墒播种,施足底肥,确保一播全苗。
1.播种方式。根据土壤墒情和茬口情况,选择适宜的播种(移栽)方式。
(1)育苗移栽。育苗适宜期为9月中下旬。播前可用多效唑或烯效唑进行拌种,防“高脚苗”,也可用多菌灵、菌核净等杀菌剂进行拌种,杀灭种子表面病菌。拌种后对出苗有一定的影响,可适当加大播量。选择土质肥沃的地块做苗床,苗床要平整、上松下实。每亩大田准备苗床0.1-0.15亩,每亩苗床播精选种子500—600克。
油菜苗3-4片叶时应去除病弱苗和“弯脚苗”。未进行种子处理的苗在3片真叶时用多效唑适度化控,化控时保持苗床湿润,注意不能重复喷药。注意蚜虫、菜青虫等害虫。
一般苗龄达到35天左右、6叶以上可移栽,早播早栽的移栽密度每亩5000-6000株,迟播迟栽的移栽密度每亩6000-8000株,移栽时要做到不伤根、不损叶、多带护根土,要栽正、栽直、栽稳,边起苗边移栽,不栽隔夜苗,大小苗分开栽。对于毯状苗移栽田块,密度为每亩12000穴(株)左右。晚栽油菜,可采用一穴双株或多株。
机械直播。早播是高产关键,播期9月中下旬-10月上中旬,播期推迟,产量下降。播种前用5%烯效唑、噻虫胺拌种,或40%多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浸种或“种卫士”包衣等处理种子。建议选用种肥同播机,一次性完成旋耕、灭茬、开沟、施肥、镇压、播种和封闭除草等工序。机播最适宜亩播量250-300克。
飞播。推广抗渍免耕飞播技术,做到能播尽播。飞播亩用种量300-500克(10月中旬前250-350克,10月下旬350-400克,11月上旬400-500克)。
旋耕飞播或人工撒播,适于腾茬早、土壤较粘重的田块,先旋耕灭茬、除草、施肥,再用无人机飞播或人工撒播。采用撒播的可将种子掺细土或尿素拌匀,均匀撒在本田中,最佳开沟期为土壤湿度在70%左右(出苗前),沟土均匀抛洒于厢面。
10月25日前不能收获的稻田,可采取免耕飞播(套播)或人工撒播,力争10月底前完成播种(最迟立冬前)。套播要求水稻用履带式收割机高留桩抢收(留茬高度40-50厘米,秸秆粉碎还田)前1-3天,播后施40公斤油菜专用缓释肥(25-7-8,B),用圆盘开沟机开沟做厢,沟土分抛厢面,厢宽2米 ,厢沟深25-30厘米,开好腰沟、围沟,做到“三沟配套”,保持排水通畅。
2.科学施肥。
轻简栽培模式(精量机播、旋耕飞播或人工撒播)。采用“种肥同播、一底一补”施肥法。10月上中旬播种的,底肥可选用宜施壮等油菜专用缓释肥(N-P2O5-K2O为25-7-8,有效B≥0.15%),每亩施40-50公斤。抽薹中期即苔高15-30厘米时亩追施尿素2.5-5公斤、氯化钾3公斤。
免耕飞播模式。采用“底施为主、一次追肥”施肥法。10月中下旬播种,底肥可选用油菜专用缓释肥,每亩施用40公斤左右,抽薹中期每亩追施尿素5-7.5公斤。
3.开沟排水降渍,促全苗壮苗
播种后及时开好“三沟”(厢沟、腰沟和围沟),降低田间湿度,抢晴天封闭除草。
(四)防治病虫草害。
1.化学除草。
“一封”:播后2天内,用乙草胺或精异丙甲草胺等药剂进行土壤封闭除草。
“一杀”:禾本科杂草2-4叶期,油菜3-5叶期,用精喹禾灵或精吡氯乙草灵喷雾;阔叶类杂草2-5叶期,油菜5-6叶期,用草除灵喷雾。
2.病虫害。
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克/亩兑水喷雾。
菜青虫:幼虫2龄前,用25%灭幼脲悬浮剂20-25毫升/亩兑水喷雾。
根肿病:每亩撒施消石灰75公斤 ,或每穴用75%五氯硝基苯0.3-0.5公斤700倍液灌根。
猝倒病: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粉剂拌种。
(五)防止冻(冷)害
冬前防冻管理:行间铺施粪肥或秸秆,合理氮磷钾配施,培土壅根,清理三沟,越冬前施多效唑、富万钾等,均可提高抗寒抗冻能力。
促进冻后生长,减轻冻害损失。冰冻过后,及时清理三沟, 降低湿度。对受冻的早薹,融冻后在晴天及时摘除冻薹,并根据苗情适当追肥,促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