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苗情信息2024年第2期

发布日期:2024-03-18 16:41 作者:市农技中心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阅读: 文字大小:[    ]

当前小麦、油菜苗情及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一、当前苗情

3月15日前后各县区调查,当前全市小麦处于起身-拔节期,其中一类苗占比34.1%,较返青期(2 月20 日)增0.9个百分点;二类苗占比55.6%,较返青期增加1.6个百分点;三类苗占比10.3%,较返青期减少2.5个百分点。平均亩总茎蘖数82.7万,平均主茎叶片数7.9片,比返青期增加1.6片,平均单株茎蘖数3.6个,平均单株次生根9.2条。

当前全市油菜苗情比例为:一类苗占比44.2%;二类苗占比38.5%;三类苗占比17.3%。移栽油菜陆续进入花期,直播油菜也将进入蕾薹期。

二、存在的问题

1、苗情不平衡。全市小麦苗情整体较好,适期播种的小麦长势稳健,但有部分迟播的小麦,叶龄和群体偏小。

2、由于当前田间湿度大,有利于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病害的发生。

3、部分田块三沟不配套,近期雨水较多,易发生渍害。

三、田管措施

(一)小麦

当前我市小麦陆续进入拔节期,肥水需求逐步进入高峰期,要适期追施拔节肥孕穗肥,促进小麦足穗大穗、减少小花退化、争取更多每穗粒数、提高千粒重。

1、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拔节肥施用要掌握在叶色退淡、高峰苗下降,第1节间定长,第2节间开始伸长、叶龄余数2.5时施用。如果一次性施用拔节肥,施用量为45%复合肥10-15公斤加5-10公斤尿素;高产田可以分两次施用:(1)拔节期亩施45%复合肥10-15公斤加5公斤尿素;(2)旗叶抽出至孕穗期亩施5-8公斤尿素。

注意要看苗诊断施好拔节肥,对于群体茎蘖数过大、叶色未正常退淡的麦田,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要做到叶色不退淡不施肥,以防止基部节间拉长造成倒伏;已追施返青肥的田块,应减少拔节肥的追施数量,并且适当推迟追肥时间;对于群体不足、冻害较重、落黄较重的田块要提前施用拔节肥,以促进弱苗转壮,争取足穗。

2、清沟理墒,降湿防渍。清沟理墒是稻茬麦重要的管理措施,“尺麦怕寸水”,小麦拔节后对水分反应比较敏感,渍害对小麦根系影响较大,下旬将有连阴雨天气,要注意清沟理墒,预防渍害,确保根系稳健生长。

3、防病治虫。小麦拔节初期以防治纹枯病为主,兼治部分田块小麦茎基腐病、麦蜘蛛、苗期蚜虫等。近期雨水较多,有利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蔓延,要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对于纹枯病病株率达10%的田块要及时用药防治:亩用 24%噻呋酰胺悬浮剂(满穗)20 毫升或 12.5%井冈·腊芽菌水剂(纹霉清)水剂200毫升或 30%戊唑•肟菌酯(稳腾)40 毫升。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选择无人机防治时建议适宜用水量2升/亩以上,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严重田块首次施药后10 天后再防治一次。

兼治小麦茎基腐病可选用三唑类、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等;防治麦蜘蛛可选用联苯菊酯、阿维菌素等;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蚜酮、呋虫胺、啶虫脒等药剂兑水均匀喷雾。

4、预防倒春寒。麦拔节后若再遇0℃左右的低温天气有可能对已拔节小麦造成幼穗冻死或冻伤,低温后2~3天要及时调查幼穗受冻程度,根据受冻程度迅速增施恢复肥。主茎幼穗冻死率10%以下且群体茎蘖数较足则不需要补施恢复肥;茎蘖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应迅速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每增加10个百分点,亩增施2.5公斤尿素;主茎幼穗冻死率80~100%时,最多亩增施15公斤尿素,争取小分蘖和高节位分蘖成穗,尽可能减少产量损失。可在追肥的同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以及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促进小麦恢复生长。注意增施的恢复肥跟正常施用的拔节孕穗肥互不抵消。

(二)油菜

1.清沟理墒。近期雨水较多,要疏通田外排水沟,确保沟沟相通、排水顺畅,做到田间无积水,降低土壤湿度,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养分吸收。

2、分类施用蕾苔肥

根据苗情长势(平头高度)分类施用蕾苔肥。亩施尿素5-10 公斤。对底肥足、长势稳健、苗色好的田块苔肥可少施,以免造成贪青倒伏。对苗小苗弱、没有起苔的田块要早施、多施。缺硼土壤、底肥没施硼肥的田块,可叶面补施速效硼,防止发生“花而不实”。

一般在抽薹中期,薹高15-30cm为宜。长势弱的可在抽薹初期施肥,以免发生早衰; 长势强的可在抽薹后期,薹高30-50厘米时施,以免花期疯长而造成郁闭。

3、防治菌核病。本年度冬春几次降雪或冻雨等低温寒潮天气导致部分油菜叶片受冻、蕾薹结冰、茎杆开裂,生长放缓,抵抗力降低,增加了油菜菌核病感病风险。

采取“预防为主、适期防控”的防控策略。抓住始花期及盛花期两大关键时期预防,常年发病田应适当提前。始花期重在保护茎秆,在全田开花20%开始用药,对于施肥不足、长势偏弱的田块,宜早不宜晚。盛花期在主茎开花率95%、一次枝梗开花率50%时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麦甜”氟唑菌酰羟胺、啶酰菌胺咪鲜胺、腐霉利、异菌脲,菌核净等。在菌核病重发区,建议间隔7-10天再防治一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