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病虫情报2024年第3期

发布日期:2024-04-03 10:01 作者:市农技中心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阅读: 文字大小:[    ]

全市小麦赤霉病等穗期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于4月1日在市农技推广中心召开,参会人员有市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市农技中心有关领导,市气象局专家,县区植保站负责人及市站测报点测报员。会议就当前小麦苗情、病虫基数、气象预报,结合历年病虫害消长规律等因素综合研判,我市小麦大面积齐穗扬花期在4月20日前后,预计小麦赤霉病大发生,穗蚜中等偏重发生,白粉病、锈病轻发生,部分感病品种中等发生,其他病虫害轻发生。具体结果如下:

一、小麦赤霉病

(一)发生趋势

预计小麦赤霉病大发生,自然发病面积300万亩。

(二)预报依据

1、未来气候条件对赤霉病发生有利。

小麦抽穗扬花期雨日、雨量、空气湿度对该病的发生程度起决定性作用。据省气象部门预报,4月份沿淮降水量接近常年,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0.5~1℃。4月16-18日和25-27日(淮河以南)有2次降水过程,正值我市小麦大面积的抽穗扬花期,适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侵染流行。

2、田间菌源量充足。受秸秆还田、田间湿度偏高、温度适宜等影响,田间菌源量高。据市站及市县区基层测报点3月27日—29日稻桩带菌率调查,丛带菌率5—25%,枝带菌率为2.8—7.7%,随着气温上升,菌源量将进一步增加。

3、病菌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与小麦易感生育期(抽穗扬花期)吻合度高。我站3月29日镜检病菌子囊壳成熟度2-3级,成熟度指数为37,推算子囊孢子释放盛期为4月17—21日,与我市大面积小麦齐穗扬花期吻合度高。

4、品种、栽培措施及土壤湿度有利病害发生。主栽品种多不抗赤霉病小麦群体大,偏施氮肥多,植株嫩绿;土壤湿度高,部分田块出现不同程度的渍害,影响根系发育,小麦抗逆性下降,有利于病害流行。

穗蚜

(一)发生趋势 预计穗蚜中等偏重发生。

(二)预报依据 据各地植保站近期调查,田间蚜量总体偏低,蚜虫百株蚜量0-15头,高的20头左右。由于蚜虫世代周期短,繁殖速度快,近期及未来气候条件对穗蚜无不利影响,预计小麦抽穗后,田间蚜量将快速上升。

三、小麦锈病、白粉病

1、发生趋势 轻发,部分感病品种中等发生。

2、预报依据 锈病、白粉病在我市发生普田间菌源广泛存在,我市主栽小麦品抗性不强加之田间郁闭,十分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四、防治技术意见

1、防治策略 以小麦赤霉病防控为重点,兼治穗蚜、锈病、白粉病。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两次预防”的原则

2、防治适期 抓住小麦齐穗期至扬花初期(见花打药)开展第一次预防,施药后5天左右开展第二次预防。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选择雨停间隙或抢在雨前施药,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施。

3、防治方法 防治赤霉病用药推荐使用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5毫升/亩或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毫升+25%丙环唑乳油40毫升/亩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60毫升/亩等。也可选择丙唑·戊唑醇、丙硫·戊唑醇、叶菌唑、 戊唑·醚菌酯、氰烯·己唑醇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等单剂与三唑类药剂混用。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避免或延缓产生抗药性。

兼治蚜虫,预防早衰,加吡蚜酮、噻虫嗪、磷酸二氢钾等混合喷雾;防治锈病或白粉病,可选用烯唑醇、三唑酮、丙环唑、腈菌唑等药剂喷雾防治。

4、注意事项 选择无人机防治赤霉病时,亩用水量为2.0~2.5升、飞行高度为小麦冠层上方1.8~2.2米、飞行速度小于6米/秒,新机型可适当调整作业时可选择添加农药减量助剂、沉降剂等配合稳定剂使用开展小麦“一喷三防”作业时,要严格控制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喷施浓度,避免产生肥害。

 

    分享到: